过去20年产险公司靠什么活着?失去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缺少了什么?这些不想再进一步展开,当前最重要的是“未来5/10/20年产险公司怎么办?”
因为,保险存在目的就是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成本、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特别是风险社会)的帕累托最优: 四是构建新的科技、风险和保险体系,并站在消费者一边,且理性的为其在风险社会代言,提升消费的有序性和品质化,改善消费生态圈,降低消费成本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再定位、再规划、再出发,一切都是为了重塑美好保险(Creating Better Insurance, CBins)!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这样写道:“阳光照耀大地,绿叶涌出树枝,犹如电影镜头中万物飞快生长。那熟悉的信念又回到我的心中,新生活开始了。” 面向“十四五”,中国产险业需要重新认识环境、重新认识风险、重新认识保险、重新认识科技,需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如此方能开启未来5/10/20年的新篇章。 激荡总有梦想,奋斗就是幸福。虽然前方的征途常有疾风骤雨、惊涛骇浪,但我们直面长风、劈波斩浪的坚定姿态,必定会为中国产险业铸就新的精彩与奇迹! 关于“重新认识环境、重新认识风险、重新认识保险、重新认识科技”,可参考公众号《小城不小》“保险十四五”专栏,这些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还有,正如《保险思政课》一书中写到:中国保险业要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贯穿中国保险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研究”这个话题来思考,从中国保险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展体系和市场体系等方面来思考中国保险的变革与发展;关键在于形成说明中国风险观和保险学的“说明书”、建立解释中国风险观与保险学的“解释学”、给世界提供研究中国风险观和保险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方法论”、让世界认识中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创新与发展的“实践课”。 无论是从保险与人民、保险与国家、保险与人类,还是从保险与中国观、保险与全球风险观、保险与新世界观,这些都需要保险在行动中倾听进化的声音,需要产险业面向“十四五”、面向“2035”、面向未来再定位、再规划、再出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在2021级新生开学致辞中,面对全国各地的状元谈的是“少些‘聪明劲儿’,多下‘笨劲儿’”。钱穆先生有言:“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同样,我们毫不怀疑产险人的“聪明劲儿”,相反,我们担心的是产险人能否愿意下些“笨劲儿”,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如何科学“再定位、再规划、再出发”?没有捷径可寻、弯路可超,只能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再定位,即重新定位,关键是定什么位?这涉及聚焦什么?创新什么?整合什么? 再规划,即围绕定位找路径,坐标有了之后,还需要路径优化。 再出发,即沿着路径实现梦想,纵使前路漫漫,荆棘重重,既然选择了出发,何必再去问归途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