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极端天气影响电力市场,天气衍生品来了

2024-06-07

2024年6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今年第一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正式启动2024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服务将持续到9月初。


当前,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能源供应安全深受影响。极端天气往往引发电力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市场主体面临的经济风险也有所增加。比如,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持续高温导致多地电力市场现货价格居高不下。现货价格直接反映天气影响,同时又对中长期交易决策造成冲击,市场各方犹如海上的船只被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推动。市场主体开始探索新的避险工具,以应对气候变化这头“灰犀牛”。


2023年12月,求实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求实能源”)与招证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寒潮指数看涨期权”交易。求实能源是广东一家售电公司,寒潮来临意味着用电需求增长,电力市场价格可能随之上涨,售电公司购电成本上升,而购入寒潮指数看涨期权所获得的收益,可以对冲这种风险。


这是国内使用天气衍生品工具转移电力市场参与方风险的首次尝试。近年来,电力、金融从业者建议,随着电力现货市场逐步“转正”运行,应考虑引入金融性质的风险对冲产品,如设计天气相关的期货期权产品等,为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更丰富的避险工具。






温度指数:最简单的往往也最有效





“这是一次场外交易,买卖双方可以进行协商。”求实能源总经理蒋江介绍,“交易以广州日平均温度指数为参考,触发值为10摄氏度。合约期内,广州日平均温度低于10摄氏度,低于部分就记为寒潮值,期间每一天的寒潮值进行累计。另外,双方要约定寒潮值的合约价值,比如1寒潮值相当于600元。过程中我们也提过意见,比如触发值太低,对我们不公平,双方进行协调。最后形成的产品,赢输概率对半。我们买1万元,期权回报的上限是10万元。”


此次交易中,售电公司对寒潮值看涨,即认为气温将低至一定程度。招证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则连接私募基金,基金方对寒潮值看跌。该交易的合约期为2024年1月6日至2月29日,期间广州刚好经历了两轮寒潮。当合约期满,合约执行完毕时,求实能源回报接近一万五千元。


本次交易采用的温度指数来自“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该温度指数基于中央气象台权威气象数据,涵盖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15个基准城市,包括日平均温度指数(DAT)、月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制热指数(HDD)和制冷指数(CDD)等。


在蒋江的印象中,与夏天高温相比,过去两年寒潮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并不突出。但这次交易后他复盘了寒潮期间电力市场的情况,发现由于广东居民和服务业用电比例越来越高,而这些客户对寒冷天气敏感度高,寒潮时广东省内负荷增长显著。而往往同期北方供暖需求也会上升,天然气可能出现短期紧缺的情况,通过影响气电出力进而影响电力市场供需。“当时广东现货日平均度电价格要比寒潮前多几分钱,高峰期涨两三毛。”蒋江回忆。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国内尝试把天气衍生品应用在电力领域,收获很大,它验证了天气解决方案的需求是存在的。”天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隆远勇表示。这是一家专注于风险大数据和智能分析的公司,在这次交易中主要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帮助金融机构对衍生品进行定价。


隆远勇介绍,这次交易的产品是最简单的天气期权。“从国外市场的经验看,往往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像制热指数(HDD)和制冷指数(CDD)衍生品交易量最大,很多能源企业用得上。”隆远勇告诉eo记者,“天气解决方案种类很多,再复杂点,可以进行各种期权组合、量价组合、非计划停运和电价组合等。”


这次交易过后,一些同行开始跟蒋江打听交易情况,他相信夏天高温场景下市场对天气衍生品的需求更大。






电力中长期交易难以独力承担避险功能





为什么愿意第一个吃螃蟹?“2022年我们亏钱了,最后复盘,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天气。”蒋江说。


那一年,因2021年年底未能买到中长期电量,后又看跌现货价格,求实能源一路在现货市场购电。上半年由于现货价格在低位徘徊,公司尝到甜头,但从7月份开始,高温热浪持续影响下,多个省级电网负荷创新高,市场电价一路走高。


“七月份开始,全月现货均价是六毛多,八月变七毛多,九月份是八毛多,最要命的是到了十月份,还是很贵,即便当时气温已经降下来。后来我们分析,供需矛盾持续整个夏天。水电出力有限,只能用火电顶上,煤炭需求暴增。七月份开始煤价一直涨,到了十月份,负荷不高了,但是短时间内煤价下不来,电价依然高企。”蒋江回忆。


虽然2022年这家售电公司代理的电量不到一亿度,但后半年度电亏损都按毛算。不过,这一过程中存在另一个变数,即电力中长期交易。


电力中长期交易,是指未来某一时期内交割电力产品或服务的交易,目前国内电力市场已形成年度、月度、月内等交易周期。电力中长期交易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市场主体规避风险。


“如果2022年我们买了中长期电量,比如七八月份就去找电厂把后面的电买下来,可以少亏很多钱。”蒋江说,“尽管当时我也尽自己所能去收集天气相关信息,但很难判断天气是否会一直热下去。我还是受到情绪影响,毕竟一月、五月都判断对了,我很自信,觉得高价只是暂时的。”


这一年的经历让蒋江深刻感受到,电力市场需要具备金融属性的交易产品,电力中长期交易难以独力承担避险功能。在蒋江看来,中长期交易机制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交易对手方太少,只有发电企业,另一个是频次不够。


“2022年后半年现货价格高,年底发电企业惜售长协,但进入2023年整个市场跌得很厉害。流动性不够,对手方不足,而频次方面,中长期交易能够提供的机会窗口很少。如果能够天天交易未来月份标的,那管控风险的机会会比现在多很多。”蒋江分析。


对于中长期交易的避险功能,有专家曾撰文指出,当前中长期合约量占实际发用电量比例存在强制要求,如不低于90%。这种要求本身会给市场参与主体带来风险,特别是新能源企业可能需要更加灵活的市场风险规避产品。






天气衍生品市场渐热





“电力市场要持续发展,需要引入期货等工具,没有工具,市场主体决策缺乏‘锚定’,很可能出问题。”蒋江表示这也是公司尝试天气衍生品交易的初衷。


在跟售电企业的交流中,隆远勇发现越来越多企业认可天气对于市场的影响,有一些企业甚至为此专门聘用天气预报领域的专业人员。他表示,在针对不同场景成功落地一系列天气衍生品之后,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对天气衍生品交易表现出兴趣,主动与他联系沟通。


据相关媒体报道,2023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天气期货和期权交易量飙升,天气衍生品市场的活动水平增长了大约四倍。行业人士分析,场内数据只是冰山一角,天气衍生品的场外交易市场规模更大。


近年来,包括天气指数衍生品在内的能源相关衍生品已成为政府和金融机构关注焦点。2023年3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研发上市天气期货,开展新能源产业极端天气风险规避服务。2024年1月,广州期货交易所与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将在新能源系列气象指数和期货研发上市、气象服务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在国外,我们设计过很多电力企业天气解决方案,作为交易策略补充。国内电力市场面临的问题本质是一样的,买卖的都是未来的电,而这受到天气的影响。只是国内外市场化程度不同,设计方案时需要根据国内市场特点来调整。而针对售电企业的交易产品如何设计则取决于售电企业的交易策略。”隆远勇说。


目前,在实践层面,相关产品设计和应用的探索仍面临挑战。国内还没有场内天气衍生品交易。行业人士透露,一些再保险公司有意进入天气衍生品市场,但相关法规、监管制度上存在一定障碍,这是当下天气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难点之一。

转自:南方能源观察公众号


最新资讯

国内温度指数日益成熟 产业呼吁天气衍生品应用加速推进
今年夏季,我国南方遭遇大范围持续性极端高温天气。7月至8月,多地创下高温纪录。期货日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举行的2024年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8月全国平均气温22.6℃,较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江淮、江汉大部、江南大部及重庆、四川东部等地高温日数超过15天,226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阈值标准,浙江义乌(42.8℃)等18站突破历史极值。高温天气来袭,多地刷新纪录根据实测气象数据编制的“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显示,相比历史波动范围,近期相关地区基准城市的日
广东省夏季气温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关系
  广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的前沿。2018年,广东省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现货市场试点的省份;2019年,广东省推动大用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小用户通过售电公司间接参与市场;2020年,广东省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省总用电量的比例显著提升;2022年,广东省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机制,优化现货市场和中长期市场的衔接,规则和机制的完善提高了市场运行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图一和图二分别显示了201
当极端天气影响电力市场,天气衍生品来了
2024年6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今年第一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正式启动2024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服务将持续到9月初。当前,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能源供应安全深受影响。极端天气往往引发电力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市场主体面临的经济风险也有所增加。比如,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持续高温导致多地电力市场现货价格居高不下。现货价格直接反映天气影响,同时又对中长期交易决策造成冲击,市场各方犹如海上的船只被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推动。市场主体开始探索新的避险工具,以应对气候变化这头“灰犀牛”。20
天韧科技收到大连商品交易所感谢信
2023年,天韧科技与多家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售电公司、农业企业合作,在天气衍生品应用方面开拓创新,捷报频传,多次开创行业先例,得到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褒奖与肯定。大连商品交易所得感谢信广东省“寒潮指数天气衍生品”及湖北省“农业保险+天气衍生品”项目启动会广东省“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发布会2024年,我们将继续利用天韧科技的经验和技术,携手合作伙伴,在利用天气大数据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国内首例天气衍生品成功问世
2023年7月31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新华社广东分社等单位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国内首例“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发布会成功举办。该产品由天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会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泰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产品开创性地引入温度场外期权,在国内首次尝试使用天气衍生品工具转移企业天气风险,不仅为保险+期货项目增添了新的模式,而且为国内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第七号台风“木兰”来袭!台风保险助力恢复生产
今年第7号台风“木兰”来袭。面对台风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农业保险对农户而言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对于尚没有相应农业保险产品的种植或养殖种类,台风指数保险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解决方案。

沪ICP备19018898号 Copyright © 2020, Created by Tensore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