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全国首单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5月初在威海落地后,6月下旬,中国人寿财险与威海市文登区牡蛎养殖研究协会、山东灯塔水母海洋科技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正式生效,贝类碳汇指数保险再次落地威海。
此次参保的800亩牡蛎因特定海洋环境变化造成的碳汇和产业损失,中国人寿财险最高可给予160万元的风险补偿。
据悉,此险种作为绿色保险产品,填补了海产品养殖碳汇指数保险的空白,使贝类养殖这一绿色产业获得海洋碳汇和生产经营双重风险保障。
图为坐落于威海市文登区海域的威海润福堂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牡蛎养殖现场。
海洋是除地质碳库外最大的碳库,其中海洋生物固碳是海洋固碳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发展蓝碳经济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
据威海市渔业发展局规划与运行科科长袁修宝介绍,威海作为国内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和重要的优质牡蛎产区,牡蛎等贝类养殖不仅是当地重要产业,也是实现海洋固碳的主要路径。海洋养殖1吨贝类,仅贝壳就可固定二氧化碳0.25吨,通过牡蛎等贝类产业发展“蓝碳”经济前景广阔。
乳山、文登两市区牡蛎养殖水域面积90万亩,年碳汇量大约25.5万吨,每年对减少大气二氧化碳贡献率相当于造林2.5万公顷。
“由于海洋气候多变,一旦出现海浪、赤潮等海洋灾害,易导致牡蛎损毁,产业发展和固碳效果均缺乏有效保障。”威海市文登区海洋发展局局长徐建海进一步解释。
为护航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人寿财险威海市中心支公司在威海银保监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海洋发展局的支持下,总结前期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的特点和经验,深入文登、乳山等牡蛎养殖重点区市,就牡蛎养殖风险进行调研,并邀请中国人寿财险相关专家现场指导,创新研发牡蛎碳汇指数保险产品。
“该险种以牡蛎为保险标的,以牡蛎产品价值、储碳价值、释氧价值等碳汇经济价值作为补偿依据,以牡蛎因特定海洋环境变化造成的碳汇减弱事件为保险责任,充分保障牡蛎固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据中国人寿财险威海市文登支公司经理何绪蕾介绍,有了保险保障,当遇保险合同约定的灾害造成保险牡蛎受损,视为保险事件发生,损失补偿可用于对灾后牡蛎养殖产业恢复、牡蛎碳汇资源救助等生产活动,保障牡蛎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图为中国人寿财险威海市文登支公司干部员工深入牡蛎养殖海域现场了解牡蛎生长情况和相关风险状况。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分管此项工作的总经理助理梁宝龙表示,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丰富的蓝碳资源,发展海洋碳汇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开展绿色金融创新、推动区域碳汇经济价值多元转化的全新探索,此险种是在对牡蛎碳汇经济价值核定的基础上,利用牡蛎生长环境情况等海洋大数据,参照牡蛎碳汇能力、养殖成本和市场交易价格等依据,量身定制的渔业碳汇指数保险。
今后,在海草床、牡蛎碳汇保险扩面、提标的基础上,中国人寿财险将进一步提高海洋渔业碳汇保险的覆盖品种,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保险、养殖户“三位一体”的渔业碳汇和渔业产业风险防范保障机制。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社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